大山作品:那個年代 杏仁豆腐冰-台南保安店

那個年代 杏仁豆腐冰,我們在確認基地環境以及業主的需求後,我們打開了店面二樓的前後側牆面,讓保安路近代的沿街面街景,經過空間的時光隧道,讓視覺連接起後側靜謐的三合院聚落。色調沈穩的藍色搭配紅磚的質感、以及深色的金屬構件、南方松染色,就成了這個店面掌握時光的主要元素。

大山作品:積木之家3 @台南

大山作品之中,積木之家系列至今已經有三棟小住宅完成(積木之家1、積木之家2、積木之家3),積木之家是將樓梯與廁所等區域設定為『不可變動區』,把房間與客廳等空間設定為『可變動區』,利用可變動區的量體變化,除了室內空間外,來獲取半戶外與露天的活動區,作為家庭的延伸。

積木之家3不再是像前兩棟一樣,是獨戶的小住宅,這次算是三個小家庭的組合:父母、大哥的小家庭、二哥的小家庭。建築的外觀仍使用大山慣常採取的白色與灰色量體的組成

大山作品:青田居-台南85年木構造老屋更新計畫

案名:青田居-85年木構造老屋更新計畫
短期出租:0938-667956、chingtianlive@gmail.com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巷內(近保安路)

這是一棟85年老木構造日式建築,初次見面時,在入口僅約 1.5米寬的巷道,看到這棟頹圮的老宅。前方鄰長的家已經倒塌,我們進入這老房子看了看,基礎不均勻沈陷、白蟻、漏水、大木作結構受損、建築體歪斜、樓板和瓦片也垮下來了。這將是我們執業以來最困難的老屋更新案例。

大山作品:大山台北的板橋辦公室

雖稱為『大山台北辦公室』,其實位於板橋,我們由南港搬到這裡,仍希望用大山台北稱呼自己@@。大山台北辦公室目前坐落在板橋市府中站一帶的30年老電梯公寓內。公共設施較為老舊,但是交通與生活機能便利。板橋府中路一帶有著南部城市常見的空間尺度,有些熟悉的場景,卻是更繁榮些。

[大山開發作品]:白白海之家2 @台南

人在裡面生活就如同生活在三合院一樣,人在護龍內可透過中庭看到對面護龍的家人,在這種情境下內部隱私不會是重點,重點是家人間互動的可能性。我們在一樓會客區,可輕易看望二樓的中庭。在二樓客廳除了可看望對向的廚房餐廳外,當然也能看到三樓的書房。看見家人,是這個案子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大山作品:原型街屋 @台南

都市的街屋型 小住宅的設計,通常基地越小越難達到整棟適切的通風採光性能,以及內部開闊感與生活隱私的平衡。這個25坪的小建築案,是我們經過多方嘗試,我們找到我們認為就環境、業主需求、基地面積、通風採光等的最佳平衡。

其實這個案子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這是我們第一次把生活的開闊感及實質隱私界定出來,而後創作了『白白海之家』的初始概念,然後在『白白海之家2』,我們才把這個概念整個推展出來。所以我們稱這個案子是『原型街屋』,原型代表著初始,而後的陽光中庭與視覺穿透是這個概念的核心,意味著未來我們的建築設計也都會由此再出發。

大山作品:內庭之家@高雄

由於屋主位於空間的品質要求更甚於大空間的需求,因此我們建議業主犧牲內部原本就灰暗的中間區,與結構技師討論建築開挖中間樓板後的建築補強。中央樓板挖開後,新的建築空間多了一個內部戶外光庭,也是客廳與餐廳的延伸空間。

[說明]

開挖出來的新的內庭,將二樓客廳與餐廳區分開,中間的過道也是生活空間,房屋通透的視角讓整體環境一樣保持寬敞。客廳我們以清水模當作主牆塊體,搭配了室內用的活動百葉,細部的收邊質感,是本案的重點之一。

[航海]:多大的帆船比較適合?

多大的帆船好?(為什麼選擇帆船,可再閱讀這篇文章)基本上我們長期練習的哥倫280是26尺重型帆船,白天若只有五六個好友出航,26尺帆船似乎足夠,但只要進了內艙就選得局促。只是以新船來說,哥倫280(聽說之後有改版,型號名稱有改)仍是入門CP值很不錯的選擇,含配備大約是280~350萬元。

[航海]:什麼船比較好?養一艘船要多少錢?

初步把漁船與一般動力遊艇相比,每年所耗費的成本就有差距。下面這個表格雖然不準確,不過朋友說從安平港開船到澎湖來回,油資耗費大約就要一萬元上下,若是飆速或是大船的油資更高。所以這個表格的油資耗費其實應該算保守,不管如何,船只要以汽油或柴油為動力,花費就是比較高。因此,若我們再比較漁船、動力遊艇、帆船,以風為動力的帆船光是節省下來的油資,就已經讓我們可以決定帆船是最好、較親民的遊艇選擇

[航海]:出航前的準備

帽子(能綁帶子的最好)
太陽眼鏡(一定要,船和海的反光很刺眼)
長袖防曬衣或薄外套或袖套(皮膚露出越少越好)
臉或腳怕曬,也可蒙面或薄長褲
手套(有工作手套更好)
白底的帆船鞋(沒有的話可赤腳)
照相機或手機最好能掛脖子
防曬油
白開水(2500cc)
暈船藥(請不要逞強,一定要早上約八點半~九點吃。不要太早)
早餐不要吃太飽、不要太油膩
身份證或駕照
預約後請準時到。突然缺席會造成大家的船費負擔哦@@

[教育]:創作實踐過程的自省

實踐過程的自省:

假日早晨和小朋友一起看料理鼠王,原以為只是一般有趣的電影卡通,不過電影最後的台詞,很深刻的描述『評論家』與我現在的心境。當我們在學校面對學生時,應該怎麼調整這種『引導』才不會毀了一個未來的藝術家?

建築人和其他藝術家不同在於很喜歡談理論。但真實的世界和理論的差距有多少?讓我們深深著迷的方法論和創作論述到底影響了這真實的世界多少?那創作論述是真實的實踐或是保護色?是都市的特例還是基調?我們常覺得台灣的都市很醜,也聽說台灣的建築沒有自己的力量,我們其實沒辦法用簡單的理由來解釋這個現象,我只是認為:台灣一個世代的建築美學的引航者,其實可能是當代的『評審和委員』的意志力,而可能不是建築師這個『真實實踐』的群體。實在是這個市場真的太小了。。。學生之於老師、實踐者之於委員有些類似,但其實不該一樣。建築人一生可能都戮力追求『米其林』的光環,等待評論家的美言和可以實踐的機會,這是當代權力者的權柄與意志力。畢竟「有機會實踐」,才可以證明自己是對的、才有機會被看見

大山作品:白白海之家3

大山作品:裝置創作、公共空間
案名:白白海之家3

[參與人員]
創作人:趙元鴻
設計團隊:劉建佑、張喬淮、賴筱璿、黃瑋晨
結構設計:陳冠帆
碳纖維施工顧問:陳德隆
[構想]
我們想在都市中,創造一個新的地景、創造一個新的空間經驗,並藉由人與人的面對面、交談、休憩、兒童嬉戲、表演與觀看,讓這個新的都市節點能有自發的能量。

我們談的是空間可以怎麼影響人,這個裝置,有不是樓板的樓板、有不是牆的牆、不是天花板的天花,但仍是由這三者圍塑出的建築空間。空間的材質應該不是建築的重點、空間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我們還是持續在探索空間可以怎麼影響人。
另一方面,我們期待這個作品能像個大型藝術品一樣,能在北美館的大廳中被遊客看到

[設計]:大山作品:高雄U宅

大山作品:建築改建、室內設計
案名:U宅 的建築改建與室內設計
U宅是超過三十年的老屋改建,也是非常難得的近年我們遇到的案子中,建築改建與室內設計的預算和彈性都算到位的案子,雖然案子的工程難度有些門檻,不過因為業主支持,所以反而也覺得輕鬆了

這是個家裡都是大人的家庭,第三代雖然還沒出生,不過在此案也先預備著,所以內部有些隱含小家庭生活的獨立機制。但大體上由於都是大人,大家長希望的調性也和大山以往的案子不太一樣,算是比較沈穩的空間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