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街屋之家

「白色街屋之家」是一處歷經兩年半至三年設計與施工調整,最終獲得2009金創獎金獎與2009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獎)雙重肯定的作品。本案的挑戰在於業主對於空間效果的追求極為細膩且堅持,這份對細節的嚴格要求,雖然耗費了設計與營造團隊巨大的人力與時間成本,但也促使本案成為一個極具挑戰性且成果獨特的有趣佳作。

建築外觀遵循單純與極簡的原則,採用了白色為主調,搭配淺灰色的抿石子,營造出素雅而洗鍊的立面質感。主立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面積的鐵灰色鋼格柵,未來格柵後將進行植栽,使植物能夠攀爬生長,屆時能為建築增添豐富的綠意與光影層次,使空間層次更為分明。外觀的設計看似簡單,但這種極簡風格實則對工班的施工品質與精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細節的處理挑戰著傳統的營造流程與耐心。

在室內空間的佈局上,本案核心策略是透過中庭空間貫穿全棟,藉此釋放建築的建蔽率。此設計為全棟空間帶來了極佳的通風與採光,有效地改善了街屋常見的採光不足問題。

公共空間的細節處理體現了設計師對極簡美學的執著:

  1. 客廳與前庭銜接: 小客廳鄰接前庭,並以內含收納櫃的烤黑玻璃作為電視主牆。單單是業主對烤黑玻璃與四周抿石子壁面必須「完全平齊」的要求,就讓營造與室內裝修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體現了本案對工藝水準的嚴苛標準。
  2. 半戶外開放廚房: 這是設計師激賞的空間亮點之一。業主願意接受**「半戶外」廚房的概念,使得廚房與餐廳能夠直接與大氣相連,並搭配旁邊的水池。在南部的氣候條件下,這種開放性設計帶來了極佳的涼爽感,雖然可能帶來颱風與蚊蟲的挑戰,但獲得的空間體驗與通透感是無與倫比的。

在垂直空間的機能配置上,二樓規劃為書房,因採光極佳,被預期將成為家庭生活中的主要中心區域。三樓則設置為家庭生活客廳。

最高潮的設計位於四樓的湯屋與客房區。這是設計師最喜歡的空間之一。湯屋以素雅的抿石子作為主要材質,搭配觸感溫和的南方松地坪,並結合白色採光罩與格柵。這種簡約的材質搭配,所營造出的空間氣質極為舒適柔和。設計師對業主願意為品味而接受「整理稍嫌辛苦」的選擇表示佩服,因為這種高品質的空間體驗與所體現的空間教育價值,是難以量化的。

此外,一樓的泡湯廁所也展現了對天然材質的運用,採用了美檜與杉木天花,並搭配抿石子的浴缸。

「白色街屋之家」是一件以極簡線條挑戰極致細節的建築作品。它成功地透過中庭釋放建蔽率以引入光風,並在白色、淺灰、鐵灰色的素淨基調上,透過烤黑玻璃、抿石子、南方松等材質的精確對位,體現了業主與設計師共同追求的高度品味與工藝標準,最終將傳統街屋轉化為一處屢獲殊榮、充滿細膩質感與空間張力的現代居所。

DSC_4563

DSC_4564

DSC_5511

DSC_5507

DSC_5508

DSC_5217

DSC_5218

DSC_5202

DSC_5505

DSC_5205

DSC_5500

DSC_5503

DSC_5204

DSC_5190

DSC_5191

DSC_5192

DSC_4589

DSC_5194

DSC_5200

DSC_5197

DSC_4607

DSC_4592

DSC_4602

DSC_4593

DSC_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