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院之家」是一項巧妙地將傳統合院精神轉化為現代多家庭住宅的建築設計實踐。本案坐落於一塊南北向的長型基地,然而其主要的景觀方向卻位於東西向。設計師因此決定大膽地將建築的主要面向朝向東西向展開,並透過景觀設計策略來巧妙地化解南台灣強烈的西曬問題。此案最大的設計重點,在於創造一個能促進四個兄弟夫婦家庭成員互動交流的核心場域,將建築功能與家庭倫理緊密結合。
設計理念核心是「合院的變形與轉折」。設計師將傳統內向式的合院佈局進行現代化的解構與重組,使建築量體以轉折、錯位的方式圍塑出一個中心庭院。這個中庭不僅是視覺焦點,更是整個家庭生活的核心所在。合院周圍設計了長廊作為室內與戶外的中介空間,成為連接臥室區、餐廳廚房區等不同生活機能塊的最佳動線,同時也提供了四個家庭成員彼此互動、休憩交流的最佳場所。
在克服南台灣燥熱氣候的挑戰上,設計師引入了水景與綠意,創造微氣候調節。在建築轉折處,巧妙地鑲嵌了水池,並以一座橋樑跨越水池連接空間。水聲的潺潺與樹影的搖曳,為炎熱的環境帶來了視覺與聽覺上的涼意。量體高低層次的變化、長廊的深邃陰影,以及水池綠地元素的結合,共同構成了「合院之家」空間設計的主軸與變化。
在立面材質的表現上,設計師採用了多層次的材料語彙來創造豐富的質感與光影效果。主要立面由三種材質表情構成:白色抿石子、跳色的洋瓦創造出的窯變效果,以及混貼了三種不同質感層次的灰色丁掛磚。白色代表純淨與光影,紅色(洋瓦)帶來色彩的跳躍與傳統意象,而灰色(丁掛磚)則提供了沉穩的基調。三種材質的對比與協調,搭配量體的堆疊,使得建築立面在陽光下充滿了豐富的陰影變化與氣質。
入口正立面的設計尤其具有層次感與視覺張力。不規則的白色山牆造型作為背景,其中鑲嵌了灰色的量體。在景觀的處理上,設計師特別選用了九芎作為主景樹,透過精心設置的位置,讓樹影能夠投射在白牆與灰牆之上,創造出建築、材質、光影、植栽之間的第三層次對話,極大地提升了入口的藝術性與迎賓氛圍。
儘管本案從2006年開始歷經數年才完工,且在後方原本規劃的圓筒露天SPA區最終因故轉變為業主的菜圃(設計師認為這也是一種生活情趣),但「合院之家」的設計成果,是一次成功地將集體居住的家族情感需求、地域性的氣候調節策略,以及現代建築的幾何美學完美融合的實踐。建築設計與景觀設計的高度搭配,不僅解決了基地的挑戰,更為四個家庭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光影豐富且具備深厚文化意涵的現代生活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