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屋 |從緊湊都市到生活尺度的健康建築生活
我們認為現代都市生活中,緊湊的空間組織讓住宅生活也相對壓迫與局限性,而『藍屋』想談的是住宅的遊走與停留
我們認為現代都市生活中,緊湊的空間組織讓住宅生活也相對壓迫與局限性,而『藍屋』想談的是住宅的遊走與停留
一個『家』可以做到『生活感』的要素。 PP House是一個傢俱公司的展示空間、也是一個家、是我們回到最基本的人性需求,告訴屋主這是一個能怎麼生活的房子,家可以怎麼呼吸、人可以怎麼互動........因為這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電視為中心的房子。
大山作品之中,積木之家系列至今已經有三棟小住宅完成(積木之家1、積木之家2、積木之家3),積木之家是將樓梯與廁所等區域設定為『不可變動區』,把房間與客廳等空間設定為『可變動區』,利用可變動區的量體變化,除了室內空間外,來獲取半戶外與露天的活動區,作為家庭的延伸。 積木之家3不再是像前兩棟一樣,是獨戶的小住宅,這次算是三個小家庭的組合:父母、大哥的小家庭、二哥的小家庭。建築的外觀仍使用大山慣常採取的白色與灰色量體的組成
人在裡面生活就如同生活在三合院一樣,人在護龍內可透過中庭看到對面護龍的家人,在這種情境下內部隱私不會是重點,重點是家人間互動的可能性。我們在一樓會客區,可輕易看望二樓的中庭。在二樓客廳除了可看望對向的廚房餐廳外,當然也能看到三樓的書房。看見家人,是這個案子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都市的街屋型 小住宅的設計,通常基地越小越難達到整棟適切的通風採光性能,以及內部開闊感與生活隱私的平衡。這個25坪的小建築案,是我們經過多方嘗試,我們找到我們認為就環境、業主需求、基地面積、通風採光等的最佳平衡。 其實這個案子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這是我們第一次把生活的開闊感及實質隱私界定出來,而後創作了『白白海之家』的初始概念,然後在『白白海之家2』,我們才把這個概念整個推展出來。所以我們稱這個案子是『原型街屋』,原型代表著初始,而後的陽光中庭與視覺穿透是這個概念的核心,意味著未來我們的建築設計也都會由此再出發。
大山作品:建築、室內設計 案名:玉井白屋[初始] 這是個設計和工程都非常緊湊的案子,剛開始我們只是完成了一個提案草模和全區配置圖,結果簽約時業主要求在三個月內完成細步設計與工程。我們協議了分期交屋的方式,雖然在三到四個月內全部完成。可是其實這是個有些規模與潛力的設計,要做那麼趕其實有些可惜。
這個設計案因緊鄰祖厝,有了不能高於祖厝大屋的高度限制。這僅20坪的地與約兩層樓高的限制,讓設計的面希望的變化有些門檻。地位於祖厝後側庭園旁邊,視野算是開闊。不過我們仍舊擠出一個小內庭,作為房子本身重要的入口意向
此案從2009年開始到2011年11月完成。其實此案之前發展了另一個造型更豐富的案子,但我們第一次遇到業主說:這個老舊部落的房子不要太漂亮....。所以我們再次調整設計,讓造型更簡練。基本上算是一個白一個灰色的量體卡在一起,造型最後收斂的相當簡單。建築外觀皆設計丁掛磚